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22节(3/3)

,激起了杨玄感之乱。
    王仁恭虽然还在开皇天子旗下效力,但有子侄也加入了杨玄感的乱军。这正是门阀世家两头下注的惯技。
    杨玄感最后兵败,王仁恭也受到牵连,丢官罢职。但是这一场世家门阀掀起的杨玄感变乱,也耗尽了大隋的元气。
    大业天子再不是即位之初那个雄心勃勃的天子了,变得疲惫而怪诞,最终走避江都,失却了对帝国的掌控能力,门阀世家全面复辟。
    一直被提防戒备的唐国公李渊,为晋阳留守,执掌河东诸郡。而王仁恭,也被复起为马邑郡太守。
    大隋已失其鹿,天下高门,当共逐之。
    如此之世,王家如何就不能更进一步?
    马邑精兵,雄于天下。若能南下河东,掌此高屋建瓴的天下形胜之地,收诸郡之兵,西向长安,联河东关中于一体,这鼎之轻重,似乎也可以叩问一下了!
    可偏偏这个寒门素户出身的刘武周,执掌着恒安鹰扬府,让王仁恭迟迟不能与那位得天下之望的唐国公争雄于河东。
    这一钱汉,怎么就不去死?世家争雄,寒门之人,乖乖为鹰犬走马便罢,总会有些好处给你。偏生要搅合进来做什么?
    正为这个刘武周,王仁恭在拼命扩充兵力,在拼命的积蓄粮秣,就在等待合适时机,断然吞并刘武周所部。然后再转身南下,争取在这乱世中更进一步。
    至于这场内争,马邑郡会变得怎样,突厥人会不会趁势南下。这些都不在曾经为当世名将之一的王仁恭考虑中了,这些事情,比之世家门阀的存续,不值一提。
    可李渊如何能让自己安心去对付完刘武周,再转而南下拖他后腿?
    李渊迟早也要插手到马邑郡中来,说不定已然插手了!他毕竟是晋阳留守,执掌河东诸郡兵事,有这个名义!
    王仁恭断然决定,不能再等待了!
    他扶栏站在小楼之上,轻轻拍手。
    听见这个号令,楼下一直在等候之人,快步就走了上来。
    来人三十许岁的年纪,轻袍缓带,曲崌方领,眉眼间与王仁恭极是相似。正是为郡主簿的王仁恭二子王仲曾,再加上为马邑鹰扬府鹰击郎将执掌兵权的长子王仲义。就是与王仁恭一起决断郡中事的最为心腹之人。
    在此天下法度崩坏之际,将自己子侄放在身边执掌重权,已经成了最为普遍的事情。原来大隋朝廷对这些门阀的约束,已经荡然无存。
    王仲曾在父亲身边恭谨侍立,王仁恭没有回头,低声问道:“云中之人,传回消息没有?”
    王仲曾摇头:“怎么也要云中秋日大集之后。”
    王仁恭语声放得更低:“执必部靠得住么?”
    王仲曾自信的一笑:“以云中许之,执必部为什么不干?上次那一仗,执必部可是失利,对父亲威名,早已胆寒,岂有不听命行事的道理?”
    王仁恭沉默少顷,冷冷道:“执必部总是外人,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云中城秋日大集之后,遣人前往,大集税入,全部要归于郡府!如若不听,就断他们粮食!另外告诉你大哥,大军北移,监视那些刘武周,不要轻易开战,等恒安兵饿垮了,再去收拾他们!”
    王仲曾恭敬领命,转身就下楼而去。父亲终于决断了,要参与这场天下之争了!作为世家子弟,在这边地郡府,他也实在是呆得够够的了,属于他的舞台,永远是长安洛阳这样的帝国腹心之地!
    只有王仁恭还站在小楼栏杆之旁,轻声自语:“突厥人……等老夫底定大事,回头就扫平了他们!”
    第四十五章 商议(五)
    太原郡郡治晋阳城。
    夜色中,这座北方雄城如一头巨兽,雄踞在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
    春秋时候晋国大夫赵简子家臣董狐建城在此,此地从此就为河东之地腹心所在,辐射掌控太原盆地,坐镇表里山河。西可渡河威胁关中,南下则是虎视中原盆地,北则越过太行八陉扼河北之地侧翼,正在北中国取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之势。
    千年以降,晋阳城始终是北中国的中心之一,历朝历代,为争夺这要害之地,不知道多少支强军在此拼死厮杀,不知道多少英雄豪杰在此或成就一生功业,或就此折戟沉沙。
    而晋阳城也历代增建,终成雄都大邑景象。特别在大隋立国以来,两代天子都在晋阳城大兴土木,先是开皇天子扩建北魏权臣高欢所建的晋阳宫,然后到了大业天子,又在晋阳宫外增建城墙,再将晋阳宫城墙和晋阳城城墙连成一气,所费人力物力,不可胜机,在杨玄感叛乱之际,将扩建晋阳城列位大业天子罪状之一,与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并列。
    而大业天子本意,就是除了国都长安之外,还将洛阳,江都,晋阳,作为将来不时巡幸的行宫,以此四都为根本,统御整个大隋帝国。
小说推荐阅读: 青梅竹马夏夜里,星燕交辉微暖之光他从晴天来我的奥薇塔公主柠檬水加糖装睡的梁多星辰之王[重生]我们都曾经傻过明明是生活技能,你却练成神技